当前位置:
分会活动 » 正文内容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与休闲度假腾飞

北京
| 2022-01-29 17:07:38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这一战略判断体现了国家对休闲度假的高度重视,也为“十四五”期间休闲度假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1
26日,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组织召开“‘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与休闲度假腾飞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汇集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共同研读《规划》中一系列有利于休闲度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并对如何引导推动休闲度假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特此将专家们的发言整理刊发,供业界交流借鉴。(按照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 魏小安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其中一些深层次的内容我们需要认真研读。《规划》里关于休闲度假的内容非常多,分量也很重,对于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一、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很好。第一,视野开阔,这次《规划》超越了历次的旅游发展规划,超越了传统的旅游概念,所以视野非常开阔;第二,思路清晰,把旅游这点事基本上梳理的很清楚;第三,符合实际,做了不少调研,符合实际;第四,面向未来,规划就是立足现状,规划未来。

           
  此次《规划》是一个独立的、单独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就是说中央对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旅游的地位也大大提高。现在国家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应该说达到了十八大以来的最高点。旅游规划实际上是旅游行业性质的体现,更加突出旅游发展的产业性质。

                  
  现在的旅游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概念,至少是旅游、休闲、度假这三块,基于这三方面评价行业现状。第一,基础设施完备。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尤其在最近十年,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第二,旅游设施过剩。传统的观光旅游有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过程,现在总体来说,这套旅游设施已经过剩了,原来有个说法叫酒店供求关系比较宽松,实际上现在来看就是过剩。这是市场化的结果,也是政府力量和资本力量一起推动的结果。第三,景区在国际上领先。这里A级景区标准起了很大作用,国外景区没有这套标准化。第四,休闲领域水平分布,度假差距偏大。水平分布两个意思,一是在国内遍布,二是从国际上来说大体也是水平分布的格局。比如我们到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中的休闲区,原来看着就像看天上一样,现在看着完全是平视。但是,度假差距偏大,什么是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我记得1991年到坎昆,那真是世界级的感觉。比如最早到新加坡,圣淘沙我们觉得已经天下第一了,后来有一次坐游轮,有半天时间我说去看看圣淘沙吧,完全看不下眼,这不是我们的眼光变化,这是发展的变化。但真正讲一流的度假区,中国还是缺乏这样的资源。我们的观光资源不缺,文化资源不缺,所以在资源驱动,要素驱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到世界领先。但是度假这块真是缺少资源,没有顶级资源谈什么世界级,资源不足就需要我们投资补,服务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去大溪地,两个人往返七天,一个人大概六万,可是我觉得这个钱没白花,真是知道什么叫顶级。所以这些东西还不光是贫富差距,是一个文化的贫富差距,是一个享受的贫富差距,这些东西不是短期就能补回来的,我们习惯用观光旅游发展的思路来研究休闲度假,实际上这是三个赛道,三个赛道应该是三种模式,三种做法。我们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休闲度假机遇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休闲度假的发展创造了重大的机遇,可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一是对现在的定位,叫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这是我们对现状的评价。然后就是下一步的目标——世界旅游强国。这里更重要的一句话是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休闲度假和传统观光旅游现在是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半壁江山的地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也是这两年疫情的影响产生的转变,这就意味着休闲度假的发展是下一步的重点,是下一步的先导。从休闲度假角度,这是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这两年旅游行业面临着大洗牌。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传统旅游行业崩溃,新兴产业崛起。这两年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的发展,虽然是微休闲、微度假,但实际上代表了市场的潮流,这是行业洗牌必然的结果,意味着休闲度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兴领域的进一步的发展。严格的说,休闲度假已经谈不上什么新兴领域了,因为这么多年就市场来说,休闲度假在自发地成长。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部署来创造一个发展的新局,这个具体部署在《规划》里已经说了不少,有一个专栏谈的就是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具体部署已经开展了。今年,景区的投资一定会淡化,传统酒店行业转型,旅行社行业基本萎缩。《规划》里有一点很有意思,旅行社行业就说了一句话,导游的事说了一大段,导游的表述超过了旅行社的表述,这意味着什么?客观判断就是传统行业正在萎缩,新兴的领域和新兴的业态,包括新兴的渠道、方式正在发展。所以这肯定是今年的重点,各地也在呼应,如果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再召开,那就是一个热潮,这个热潮里的重中之重肯定就是“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

      
三、协会任务

  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我想谈谈行业协会应该干什么,我觉得就是三件事。

        
  第一,理论研究。这么多年在休闲度假方面的理论研究,应该说是严重不足,如果我们把旅游方面理论研究力量的二分之一转移到休闲度假的研究上,我们的成果至少会增很多倍,包括今天在座的三位教授,我们现在都有这么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希望能够尽快出一批成果。

      
  总体来说就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需求的满足,这样就需要对需求的研究,比如我们现在讲城市休闲,关于城市休闲细化的研究应该说严重的不足,大多数专家都只是笼笼统统的描述现象,真正达到张辉教授、张凌云教授等专家的深度很难,尤其是对大数据的研究。但是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研究?很需要。而且多年以来对行业的研究,在供给研究方面往前走了一步,也起了作用。但是在需求研究方面从来没起过这个作用,我接触一些外国专家就一个感觉,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需求研究上,一直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领域研究的突破。所以就中国整个旅游行业的研究,需求的研究是最薄弱的,包括心理学的研究,这属于公共性的研究。所以这是一方面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而且每一次需求侧的改革都会引发行业的进步。

      
  另一个方面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始终是旅游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本都是结构性的问题,就今年来说也是如此,形势怎么判断,各有各的认识,但不管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归结起来都是结构性的问题。在结构性改革方面,我们能不能有所推进?这就确实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借《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布的东风,可以好好推进一下。

      
  第二,从社团组织的角度来说就是发展推进。这次《规划》里休闲度假有了比较高的地位,占了很大的篇幅,这里真正的突破就是休闲度假的突破。中国旅游协会已经成功召开了三届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所以我们还有没有什么发展推进的措施可以采用?

      
  第三,标准深化。我们的行业规模越来越大,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规模扩大,界限模糊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业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这实际上正是符合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比如说数字化的发展覆盖了一切,每一个专业领域都越来越专,同样在我们这个领域,下一步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专,越来越细,这实际上给我们制定标准提出了更深的任务。

      
  这次《规划》我看了两遍,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这是一个新的定位,叫幸福产业。第二,从功能来说就是为民、富民、利民、乐民。还有一句话围绕旅游是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的理念加强宣传推广,多少年以来,我们讲休闲度假总是感觉处在一种附属的地位,一说旅游休闲,就是旅游为主,休闲为辅,现在不同了,是平起平坐的概念了。所以在平起平坐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我们今年需要好好发一把力来推动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

      
  从整个服务业来说有一个特点,服务业的效率低,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技术需求低。所以这次《规划》里浓墨重彩说了一把数字化,但如果创新都是数字化,那这不是旅游的事,休闲度假也是如此。当然我们需要研究通过数字化提高技术含量,这是各行各业普遍的技术性需求体现在旅游这个领域,体现在休闲领域和度假领域。但是模式的创新,渠道的创新,方式的创新,工具的创新,乃至观念的创新,这一系列的创新才是根本性的创新。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 张凌云


      
  此次《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分寸拿捏得很准,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发展目标中的指标取消了。十三五规划中有具体的发展规模数量和增长率指标。而十四五规划更多关注的是发展质量,在数量上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这次《规划》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休闲的功能性显然更加突出,如果跨地区的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那旅游就无从谈起,所以休闲领域的发展将会成为旅游行业的一条新赛道,一个新机遇,也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寻找确定性。这也意味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形下,旅游管理部门将战略重心、工作重点进行调整,让旅游与休闲均衡发展。去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并将此提升到与国家级5A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等层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整个旅游行业都面临重新洗牌,休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游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从原来中远程跨区域旅游转变为本地及周边短途休闲。在当前精准防控的背景下,对于低风险区来讲,休闲活动是较少受影响的。尤其可以学习上海的经验,真正做到精准防控,尽量减少防疫对于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和影响。

      
  2012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保六稳要求。从旅游业看,发展休闲就涉及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旅游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产业特征。大力发展休闲业,满足本地居民微休闲、微度假的需求,让一大批小微企业有生存空间,为待业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目前,游客的需求已经从中远程转移到本地的休闲高频消费上,一些以休闲为主体的商家不缺能存活下来的市场需求,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规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无论升级也好,转型也好,新的兼顾也好,旅游企业应该主动顺应这一转变,充分利用好这个市场机会,提升休闲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引导推动休闲的高质量发展。

      
  从休闲研究的角度看,休闲概念的提出比旅游还要早得多。2000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人那里,休闲总是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发展人的智慧、思想和良知。

      
  目前疫情抑制了旅游消费,但是极大的刺激了休闲消费,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机会,下一步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休闲应当作为一个重要领域来研究,要依托行业,依托企业研究新需求、新特点、新要素,切忌以发展观光旅游的视角和理念来研究休闲旅游,摆脱传统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适应变化,转变观念,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市场为主体,用标准来引领,科技为支撑,政策作保障。推出一批休闲头部企业,让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到什么是好的休闲企业,什么是高质量的休闲产品。这在当下,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也是为各级政府,为旅游行业,为旅游企业,为人民群众纾困解忧,共克时艰。




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 张辉


     
  这次《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以后,确实对休闲度假是一个机遇。

      
  第一,从整体社会基础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休闲度假大发展的阶段。第一,从十八大以后,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创新驱动的社会环境。纵观中国旅游发展之路,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通过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驱动,在2000年以后,投资拉动的力量对旅游业影响很大;第三个阶段是创新驱动,当一个社会发展到创新驱动阶段后,必然强调以人为本,因为创新驱动是靠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或者叫做技术型人员,技术型人员对旅游的需求必然是在休闲度假,而不是在观光旅游,所以进入到创新社会以后,休闲度假的大发展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第二,老龄化社会到来。从老人的旅游形态来讲,初期是观光旅游,到后期还是度假旅游、休闲旅游,所以老龄化社会也会推动我国休闲度假的发展。第三,要素的独立化。旅游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随着休闲度假这种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的要素都独立化。原来最早做旅游,是通过组合化来完成的,把食、住、行、游、购、娱全部编成一个线路,一个产品来满足需求,这是典型的观光旅游思路。但是,近十年随着各种旅游形态的出现,“住”的要素率先开始独立化,形成了精品酒店、主题酒店、露营地等等;“娱”的要素也开始独立化,形成了文化演艺、沉浸式演艺、各种音乐节等等;“行”的要素现在也开始独立化,有露营地、风景道等等,这种变化是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标志着中国的休闲度假发展已经步入正轨。第四,从旅游效应来看,因为休闲度假的产业链很长,它对整体的消费拉动要比观光旅游强很多。所以从以上几点来看,中国休闲度假的大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基础。希望借此次《规划》的发布把休闲度假的概念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认识。

      
  第二,休闲度假的形态问题。我认为从它的技术性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技能性的休闲度假,像滑雪、滑水、低空飞行等等,再一种是体能性的休闲度假。这次疫情以后技能性的休闲度假可能有一个大发展的概率,但技能性休闲度假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存在着制度性障碍。观光旅游的制度性障碍还不大,一旦进入到休闲度假,制度性障碍就出来了。因为观光旅游不涉及到大部分部门,无非是资源保护,风景区保护,但一涉及到技能性的休闲度假,就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制度性障碍,所以想创造中国休闲度假良好的消费环境,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能否借这次《规划》的发布,提出要满足休闲度假的大发展,要满足旅游对整体消费拉动的贡献率,就必须要改革现有部门内的管理制度,把以人为本考虑的多一些。比如对于一些大地理尺度的旅游目的地,像新疆、西藏、内蒙、甘肃、青海,最好的旅行方式是房车,但是房车就存在制度性障碍。对技能性和体能性的休闲度假而言,体能性的休闲度假没有制度障碍问题,但技能性的休闲度假存在制度性障碍,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恰恰是在技能性的休闲度假这部分。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制度创新的问题,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的消费环境。

      
  第三,休闲度假的体系问题。休闲度假必然有空间。从空间来讲,现有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是三种不同的空间形态,观光旅游对应景区,度假旅游对应度假区,休闲旅游对应休闲街区。现在一些地方把原来5A级景区的某一个功能区拿出来做休闲街区,实际上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把空间形态的核心要素区别开才不会混为一谈。不同的旅游形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不一样的,它的空间形态应该是什么?它的产业形态应该是什么?它的产品形态应该是什么?包括它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现在没有把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休闲旅游在产业形态上,或者在实践形态上区别开来。观光旅游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服务体系我们都研究的很清楚了,那么休闲旅游的产业体系是什么?空间体系是什么?服务体系什么?这些内容的研究,对下一步指导社会的发展很有意义。所以休闲度假的标准制定,必须给社会一个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的区别标准是什么?原来我们的乡村旅游就是农家乐,现在以民宿为代表,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回乡了,这相当于形成了现代意义的乡绅,对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旅游研究在这块没有说足,没有做深,所以我认为休闲度假进入乡村以后,对破除二元结构,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谈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但生态旅游在中国还没有破题。休闲度假要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碳汇和碳源的关系。碳汇和碳源的关系就是旅游空间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关系,一般来讲,客源地的碳源是大于碳汇的,而目的地的碳汇是大于碳源的。如果把生态旅游放到这样一个层面去认识,把碳足迹的概念放进去后,为下一步碳达峰、碳中和也会创造一个很重要引擎。


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厉新建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第二次作为国务院专项规划发布,是指导十四五期间整个旅游行业发展的战略蓝图,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激起了旅游全行业上下的广泛关注。同时从战略判断、体系架构和内容呈现上,都体现了对休闲度假的高度重视,这也是《规划》的主要特点之一。《规划》中出现休闲”31次、出现度假”22次。十三五规划中分别出现14次、15次(都不含专栏中的出现频次),词频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休闲度假重要性的提高。除了词频上体现出重要性外,《规划》还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初心的回归。在发展环境部分明确提出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这个战略判断对休闲度假发展有重要意义。以满足本地居民休闲生活与外地游客旅游度假需要为基础,培育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消费旺盛、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体现了既关注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也重视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是很有意义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共享思想,更体现了发展本质和初心的回归。在优化旅游空间格局中专门安排一节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特别提到了城市发展和城镇规划中要将旅游休闲作为基本功能,要优化旅游休闲功能,营造休闲新空间;在城市群规划建设中,要统筹考虑旅游休闲整体需求、科学布局旅游休闲功能区域、优先保障旅游休闲重大项目。这些都体现了对休闲发展的重视,也是对初心使命的新认识。

      
  第二,层级的提高。以前主要体现在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一节中,而十四五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这两节中,空间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此次《规划》把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作为2025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中的核心指标。实际上,如果把此次《规划》跟以前的规划相比较可以发现,有两点非常重要的创新,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三大市场发展方针的调整(创新提升国内旅游、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另一个方面就是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以及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的提法上。《规划》还对这些核心指标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发展目标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很多扎实的措施来指导和推动实际的建设。比如,明确指出要“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重大度假项目为基础,充分结合文化遗产、主题娱乐、精品演艺、商务会展、城市休闲、体育运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医养康养等打造核心度假产品和精品演艺项目,发展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烘托整体文化景观和浓郁度假氛围,培育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要“充分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文化设施、特色商业与餐饮美食等资源,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优化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鼓励延长各类具有休闲功能的公共设施开放时间,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这使得高层级的前提下有了高可操作性。

      
  第三,体系的完善。《规划》要求东部地区加快推进旅游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休闲度假体系;通常意义上的老少边穷(注:准确地讲,是指欠发达地区)地区要打造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在旅游+”“+旅游一节中,提出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加大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建立完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推动休闲度假发展的体系化安排和部署。

      
  第四,扎实的措施。《规划》要求提升度假区的智慧化水平,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搭建网上旗舰店。要求合理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推进绿道、骑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园等建设,提升游客体验,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要结合冰雪旅游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冰雪旅游基地。在保障措施中,还明确指出,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要专门安排旅游用地,要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度假区衔接。要鼓励发展与休闲度假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要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要推动制定带薪年假的具体办法等。这些都为解决休闲度假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休闲度假设施保障,促进休闲度假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休闲度假的高质量发展还可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理念深化。这次《规划》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没有象以往一样提出数量性指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这不只是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临时之举,而是真正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的重要选择。因为真正以人民为中心,那就意味着不只是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精神财富的增长,尤其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财富的尺度,闲暇尤其是闲暇的高质量使用可以使人人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因此,要从理念上明确,不仅仅是因为疫情带来跨区域、远距离流动受限而重视本地休闲消费,而是要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从根本上重视休闲度假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认知调整。一般认为,休闲和旅游往往有空间意义上的区分,休闲主要是在本地惯常环境中,而旅游往往是在异地非惯常环境中。实际上,不妨将旅游分为休闲性的旅游和旅游式的休闲。前者是相对于走马观花匆匆忙忙赶时间的旅游而言的,也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尽量放慢旅游的节奏,有机会深度体验;后者主要是针对居家休闲、虚拟休闲(如游戏等)而言的,主要是希望人们能够在现实空间中,到自然、历史的真实场景中认知世界。另一方面,主客共享的理念下,本地居民的休闲空间往往会成为外来游客旅游度假地空间,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成了很多旅游者深度体验的诉求。休闲和旅游可以是重叠同构,在异地也可以休闲,在本地也可旅行,不一定是严格区别的,核心都在惬意地度过一段美好的闲暇时光。

      
  第三,进一步体系支持。尽管目前对休闲度假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也做了一些体系化的统筹安排,但严格来说,体系化的支持还很不足,还没有形成从产品到业态、从企业到产业、从场所到空间等整体的布局,甚至在市场主体中也只是论述了传统的旅游企业和集团,并没有出现专门的休闲企业和集团的内容。实际上,市场上已经存在着大量的休闲型企业,如何更好促进这些休闲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休闲目的地或城市建设,这些都还有待体系化的谋划与支持。再比如,各地微旅行发展势头很好,微旅游”“微度假也已经写进《规划》中,但目前各地对微旅游发展的工作主要还停留在线路评选等方面,政策、资金、品牌、模式等还有很大的不足,“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的发展架构也还没有建立,也影响了微旅游效益释放,“叫好不叫座”“旺丁不旺财”的现象亟待破解。

         
  第四,进一步标准推进。《规划》在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的章节中专门谈到了标准化发展的问题,但主要还是旅游的标准化问题,而对休闲标准化几乎没有涉及,这跟前面发展环境的休闲化度假化发展的判断并不吻合。而实际上我国已经颁布了近30项休闲领域的国家标准。因此,在旅游标准化和休闲标准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以更好地服务于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Copyright © 2008-2021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京ICP备12047469号-7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