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处的工作是一般人看不上的,天天调查研究,夜夜写东西,辛辛苦苦,既无地位,又无权力。但是我很喜欢,也不觉得辛苦。有一次开会,一位领导说,让秀才们去写吧,老局长刘毅听了就不以为然,掰着指头说:秀才不只是写字,一要政策水平,二要熟悉情况,三要运行实感,四要协调部门,五要归纳总结,最后才是付诸文字。我当时听了很温暖,刘局长也是调查研究出身啊,否则说不出这么一番话。之后在管理司和规划财务司工作,始终守着这一条,只要心里没数,就去调查研究,一直扎到基层,和员工接触,开始人家看你是个官,不敢说真话,及至感受到态度,自然而然能够说实情,讲实话。这样,制定政策心中有数,部门协调也能够据理力争。
2003年离开国家旅游局的工作岗位,这个习惯仍然保留,每年在各地奔波200多天,也能够为行业说实话,促发展。博伟也是如此,离开机关到学校,几乎是马不停蹄,成果颇丰。“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一个旅游专家,离开鲜活的行业,不关注发展变化,只是用文献引证文献,用观点论证观点,看不出希望。因此,我现在对自己有几个定位,第一个是“闲云野鹤,散仙游侠”,前者是心态,后者是状态。第二个是“旅游老炮儿”,我算是第一代旅游研究者,只不过当时算年轻的,这一代人现在还处在一线的,好像硕果仅存了。第三个是“行业专家,江湖学者”,我不反对院校的这一套规则,只不过不接受而已,也搞不懂现在对知识分子的管理怎么能够到这种程度,把教授当官员,还能有创造性吗?最后一个是“口力劳动者”,到各地,到企业,走,看,问,论,想,最后说一把,别人接受不接受,与我无干,也用不着把自己看得那么重。所以,这本书也是口力劳动的结果,一个一个题目,随想随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都是切身经历过的事情,不溢美,不讳言,客观公正即可。这也是做政研工作的好处,可以直接接触领导,可以全面介入决策,地位低但眼界宽。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当代旅游发展四十年,四十年风云变幻,“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笑谈风云,展望发展。新机构组建,新的三定方案出台,旅游人颇多感慨,我不以为然,其中需要区分政府与产业。一是文化与旅游本来就是二位一体,无所谓强弱高低。二是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岂是衙门能够左右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需要研究是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旅游运行如何符合规律。但是文化部门的主导是意识形态,旅游部门的主导是产业和市场,两者之间的真正融合是顶天立地,文化顶天,旅游立地,政府部门弱一点,对产业发展是有利的。翻这本书,记述的基本都是政府运作,薄弱之处在于产业回顾,下一步,需要强化产业的发展,也是顶天立地,旅游集团顶天,小微企业立地,市场需求基础,美好生活追求。
2018年8月18日
魏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