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正文内容

休闲资讯 | 2021第6期

来源: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2021-04-09 15:13:00

1、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系统传播事件。

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假日旅游工作。

综合研判形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行业接种疫苗,实现“应接尽接”。要求各地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落实所属地区疫情防控要求,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实施“限量、预约、错峰”管理,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

周密组织部署,营造安全有序市场环境。印发《关于做好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假日市场工作。部署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发布专项整治行动第一批指导案例,对在线旅游企业开展行政指导,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站等途径发布两期清明出游提示,提醒游客做好自我防护,提升防火意识,文明踏青,理性参团。各地指导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等企业主体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地段的安全监测和巡查以及索道、缆车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强化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做好火灾风险防控。各地积极倡导游客文明观景踏青,用文明守护春色,文明出游成为游客共识。各地还加大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力度,市场秩序良好。

游客出游热情高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踏青游、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等需求加速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57.0%的游客参与踏青郊游,32.5%的游客体验游园赏花,自驾游客占比60.0%。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各地组织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游客纷纷走进革命纪念馆瞻仰英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红色旅游景区受到游客青睐。不少红色游景区推出红色主题游”+“历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的组合线路,让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文情怀,也可以学习到不少历史人文,还可以在学习参观的同时体验生态之旅,旅游体验度大幅上升。

市场供给丰富,假日旅游品质提升。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准备充分,市场供给及时响应了游客需求。旅游景区接待量、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入住率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局部地区出现“量价齐升”现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接待游客增多,展览、话剧、诗会、音乐会、舞台剧等逐渐回归常态。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93.4%的游客参加了文化休闲活动,群众对清明期间文化休闲和旅游的综合满意度均为89.3分,达到了满意水平。

2、文旅部:国内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级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7日发布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预约游客的比例高达60%,平时也达40%50%,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级。

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7日在郑州举行。会上发布的此份报告指出,互联网+”已成为大众旅游的新场景、智慧旅游的新动能,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将加速旅游业的生态融合和业态创新,为旅游管理和营销智慧化带来更多可能和更多机遇。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

杜江说,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需要主动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通数据孤岛;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发专门的应用程序和界面;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

据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去年113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协同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3、《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助推贫困地区发展

4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兴起,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既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也延续了文脉、留住了乡愁。

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白皮书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部分指出,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根本改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显著改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光伏、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兴起,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扩大了市场有效供给,厚植了经济发展基础。优秀文化传承弘扬。加强贫困地区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引导和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保护好、发展好当地优秀传统技艺。支持贫困地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加强保护研究、人才培养、展示推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留存扶贫印记活动,建立贫困村扶贫档案,鼓励支持扶贫题材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生动记录脱贫致富历程。

白皮书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部分指出,中国在减贫实践中,区分类别、靶向施策,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实现精准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支持和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支持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发展木本油料等经济林种植及森林旅游,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双赢”。中国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其他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措施。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村,推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

白皮书共设置18个专栏。农村危房改造专栏中说,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贫困地区在进行农村危房改造时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建筑风格,打造出一批旅游村、文化村,实现增收致富。四好农村路专栏中说,贫困地区改造建设约5.9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出行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4、革命文物家底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3.6万余处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北京、上海等20个省(区、市)相继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革命文物史实研究和价值挖掘得以深化,革命文物保护级别得到提升,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改善。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共实施26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保护项目,2021年已批复近200项,各地方抓日常、抓长远,加强革命文物管理维护,努力推动调查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持续改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赣南、金寨、闽西等地和湘江战役旧址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取得良好效果。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取得突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央财政对片区整体陈列展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给予倾斜。陕甘宁、川陕、鄂豫皖片区建立省际协作机制,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创建延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形成串点连线、连片打造、整体展示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态势。

据悉,目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实施重大保护展示行动,推出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主题展览。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北京大学红楼旧址等一批重大党史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完工在即,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即将开放,百年党史文物大展全面布陈,多角度生动展示百年党史,让干部群众深切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伟大精神。

5、黄山推进178个文旅项目建设,总投资747亿元

日前,黄山市文旅局表示,今年经过初步梳理,目前全市计划总投资约747亿元的178个文旅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4个。这些项目正在按照续建、计划开工、计划新开工等建设性质的序时进度加快推进。

据了解,黄山市178个文旅项目主要分成综合类、保健康养类、文化体验类、酒店民宿类、旅游商业类等几大类。市文旅局今年将按照山上观光、城市休闲、乡村度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壮大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如,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项目,今年续建计划投资4亿元,按南组团核心区、东组团知青小镇片区和北组团老集镇片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类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黄山北大门整体开发项目,细分为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星级酒店、风情商业街、青年旅社、水街等,2021年度计划投资3.7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6.3亿元。市中心城区的滨江西路地块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54.5亩,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设7000平方米地下商业街,9万平方米地上商业街,以及配套用房和商业通道等设施,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投资6亿元。徽州区续建的总投资20亿元的桃李春风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文创民宿、文创商业街、花溪酒店、独栋客房、养老客房、高层客房等,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5亿元。

今年黄山市文旅局在加快推进各类续建文旅项目、推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的基础上,还将整合推进徽工之巧、徽玩之雅、徽茶之香、徽味之美、徽艺之韵等“五徽”非遗进景区;打造市中心城区“新安月夜”品牌,持续做强7处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培育25家特色徽菜星级饭店,打造10处徽味夜市;还将以花果叶云为主线,链接10大自驾游精品线路,串连深藏景点,结合成熟景区、酒店、餐饮等产业,升级特色自驾产品,打造全时全域全景的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

6、广西推出百趟文化旅游高铁专列,助力文旅经济复苏

为迎接2021“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的到来,49日,D8492次动车组专列从广西南宁东站发出,标志着百趟专列游广西”“幸福旅程·诗美三江动车专列正式启动。

本次“百趟专列游广西”精品旅游专列项目,由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计划在年内开行100趟专列游广西,涵盖研学旅行、红色旅游、职工疗休养、诗歌高铁等内容。项目整合广西旅游资源促进县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实现外地人游广西广西人游广西双轮驱动,让高铁经济文旅经济高效结合,打造广西高铁+旅游新业态旅游品牌。

7、泰国考虑推出免费机票,吸引国际游客赴泰旅行

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泰国旅游和体育部长皮帕2日表示,正在考虑在航空工作人员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为国外旅客提供省际免费航班服务。

据报道,泰国旅游和体育部长皮帕称,考虑为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国际旅客,提供免费或打折的省际航班机票,这样有助于延长他们在泰国停留的时间。皮帕在介绍这项名为“普吉岛沙盒计划”的项目时表示,国际游客在普吉岛游玩10天后,可以享受免费或打折的机票。他表示,这项计划已经与曼谷航空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有望在计划的前3个月中,为普吉岛旅游吸引10万外国游客。普吉岛计划于7月向游客开放。

以上消息源于文旅之声、新华网、中国旅游报、央视新闻客户端、黄山日报、中国新闻网、海外网等媒体报道。

Copyright © 2008-2021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京ICP备12047469号-7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