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九大之后的旅游业的发展
十九大过后,旅游业应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新坐标?如何去确定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在新的时代怎样讲好旅游的故事,又怎样用旅游来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分解开来,大概表现在三个方面:
如何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战略取向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矛盾转向的大背景中,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方向性问题。
如何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旅游业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扶贫攻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面开放格局,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 在改善民生水平、优化社会治理、建设健康中国、践行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指引下,如何有效发挥旅游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巧实力作用,如何在社会保障持续优化、消费能力持续高涨、品质要求持续提升的情况,找到新路径、建设新空间、营造新生活,迎接新时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二、休闲度假的几个认识
十九大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那人怎样才能够全面发展?像亚里士多德所讲的,休闲使人“成为人”,像席勒所说的,“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当然,亚里士多德还曾经讲过,“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追求一个幸福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幸福,休闲度假是比如选择。所以休闲度假的未来一定是充满着美好的,无论是机械革命对人的手脚的解放,信息革命对人的头脑的解放,和未来新的革命对人的全身心的解放,都会使得休闲度假市场需求蓬勃发展。
第一个认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过程中,休闲度假将被重视。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观光旅游、大众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过渡,而没有休闲度假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域旅游。
第二个认识:“休闲度假需求“不等于”休闲度假购买”。人们有休闲度假的需求,不等于人们会去购买休闲度假的产品,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有13亿潜在的消费市场,不是说13亿人都真的会去购买。
第三个认识:“观光旅游消费离不开景区,休闲度假消费可以不到景区”。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变化,不仅仅是人们支付能力变化的结果,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在这个市场当中,有休闲度假消费能力的这些人是不是具备了休闲度假的能力,是不是真的能够去体会休闲度假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进行有效的休闲度假的社会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也是下一步休闲度假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的。
第四个认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等于“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初衷在入境市场市场,是市场的重要战略,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侧重质量等级,是产品的重要战略。1992年的时候,国家有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12个,2015年的时候我们有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两者是不等同的。
第五个认识:“创建标准”不等于“选择标准”。在重视标准的同时,还要重视在线声誉在度假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不仅单单关注标准,还需要关注标准背后的在线声誉对休闲度假、对度假区这种载体和形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六个认识:“国家级标准”不等于“社会性认识”。当然现在已经有国家级旅游标准,是一个国家级的标准,但国家级的标准不等于社会性的认知,向社会群体传递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这个形象,可能需要通过联盟的组建,智库的培育、论坛的举办、研究的发布,来引领社会对这个国家级标准的认知,从而树立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这个市场当中金字招牌的形象。
第七个认识:“度假区生活化”不等于“度假区定居化”。度假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异地生活而不是短时浏览。丰富多元的生活需求衍生出度假区生态圈发展需要。供给者之间要形成配套体系,以共创满足需求。度假区与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共享关系(配建),以共生共促发展。度假区的社区化应该是流动的社区和松散的部落,在变化、流动的群体交流互动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价值和意义。
第八个认识:“度假需求收割者”不等于“度假需求培育者”。收割者:度假区满足现实客流多元产品需要;培育者:度假区成为目的地新的吸引力来源。在休闲度假发展的过程当中,怎么去处理好休闲度假的载体,或者提供的这些设施这些产品,怎么样扮演好一个培育者的角色,而不简单扮演收割者的角色。现在市场当中有很多传统的度假酒店的项目,其实很多都是旅游目的地或休闲度假地的收割者。他们把项目建好了,眼巴巴的望眼欲穿等着去消费。但他们本身的存在,能不能给这个休闲度假地带来新的吸引力?能不能成为休闲度假消费的组织者?有没有度假产品的组织能力和度假市场的组织能力?未来度假区的发展,一定需要更多具有客源组织和动员能力的度假项目的出现,这些项目才是一个真正度假地发展过程中所需要依赖的播种者和培育者。
三、一流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建构
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构建可能需要基于三个认识。第一个是生活方式。度假地的建设,一定要从异托邦的角度去构建,就是现实当中的异地的乌托邦。第二个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是逃离日常生活的生活,遁入生活之外的一种生活。第三个怎样让消费者能够发一个心愿,找到一个地方去休闲度假。
当然作为休闲度假地来说,本身也是旅游的目的地。以前也有人总结,所作为一个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具备八个因素,分别找到A打头的八个A,Awareness、Attractions、Availability or Distribution、Accessibility 、Activities、Assurance、Appreciation、Action ,即认知、吸引物、营销和集散、通达便利等等,这些也是未来打造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时需要遵循的。除了这些之外,大致还需要考虑八个方面。
第一个是一流的形象。也就是说,休闲度假地是不是拥有一流的休闲度假地的形象,形象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诱惑或者说一个理由,要给潜在的消费者一个充分的理由,能够激发消费的冲动。怎么样让这些形象能够有逼格感,有标签感,有反差感。怎么能够撩人心魄,怎么能够直激人心。形象背后同时也需要有故事,如果一个没有故事的形象,可能很难带动想象。不能带动想象的形象,就是冰冷无感的文字和徒然的声嘶力竭。只有让消费者有感的形象,才是在这个市场当中具有号召力的形象。只有具有号召力的形象,才能够为一流休闲度假地的发展奠定一个好基础。
第二个方面是一流的生态。这包括自然生态,包括人文生态,我们讲一个旅游目的地,有风景、有风物,这是自然的。同时我们也还需要有风情、有风俗,风情和风俗是人文的社会的形态。生态也好、环境也好,它是休闲度假发展的本底,是背景,是平台。而所需要打造的休闲度假产品,是前景是内容。资源是最大的IP没有错,没有好的生态,这个地方是不可能打造出一流的休闲度假产品。
第三个方面是一流的产品。当然在市场当中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会有很多不错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现在时的。一流的休闲度假地的产品,还需要自发的涌现机制,不是说现在市场当中有一流的产品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让这个市场能够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新的一流的产品来。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来设计出一流商品涌现的机制。我们怎样除了关注老天爷、老祖宗的这些东西之外,再去发掘老百姓手里面的东西。就像刚刚讲到人文生态一样,文化可以表现在物上,文化更多的可能表现在人的身上,是人来传承来呈现这个地方的文化。那作为休闲度假地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老百姓,所以怎样通过共享机制的平台,怎么样通过企业的创新,让老百姓手里所拥有的旧的资源,进入到产品的新的循环当中去,来体现出或者挖掘出他内在的新的价值。旧的资源,新的价值,永远是休闲度假地一流产品营造的过程当中应该去关注的。当然并不能说一个产品营销过程当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也需要有丰满的同时可能需要有骨感,我们需要有度假场所,有休闲的廊道、有公共的空间和广泛的挖掘。
第四个方面是一流的标准。标准本身当然是向市场发出重要的一个信号的机制。发出信号机制的过程当中,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关系怎么来协调、中国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怎么来协调。在一流标准打造的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去关注的。既有自主研发的标准,比如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研发出了20多个相应的标准。也可以引入国外的标准或者境外的标准,但是很多滨海度假地其实没有把国际上知名的标准引入进来。另外,在目的地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休闲度假相关的综合标准化怎么推进的问题。
第五个一流的品牌。没有一流的休闲度假品牌,没有一流的休闲度假企业,就不能可能吸引一流的市场。一流的企业、一流的视野、一流的创意才能打造一流的品牌,带来一流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做服务,怎么做品位,怎么做责任,怎么强调人性的尺度来做好服务,怎么从文化积淀的角度来做好品位,怎么从社会担当的角度在社会上扮演好企业公民的角色。在品牌打造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地方都会有匠心独运的想法。但是工匠精神一定要把背后的故事能够传递给市场,我们用心良苦,一定要让市场能够了解到,不能简单的把竹篱笆和青苔这个产品简单的呈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去寻找这个产品背后的匠人精神,而是要告诉消费者,竹篱笆怎么扎出来的,青苔怎么种出来的。我们要主动去讲述这个品牌背后的故事,这样这个品牌才是能够直击人心的品牌,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的品牌。
第六个是一流的游客。如果说没有一流的游客的话,这些度假地是不可能真正的成为一流的度假地的。这里面需要关注到,在生产向生活转型的过程当中,虽然货币贫困在缓解,但是时间的贫困,休闲的贫困,有效时间的贫困和优质休闲的贫困,是不是得到了缓解。我们的游客、我们的消费者是不是要去引导,他们的休闲能力是不是需要去培养,他们的休闲选择是不是需要我们去给他以更多的帮助,让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一个一流的游客,从而来助力目的地供给的优化。
第七个是一流的融合。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怎么样从生活圈向生态圈去转变,怎样从生态型、群落化的方式去打造一个共生、进化的一个基础。没有完整产业链整合的目的地一定不是一个便利的、成熟的、能够持久的目的地。
第八个是一流的生活。作为休闲度假来说本身是生活,当然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要能够呈现出一流的生活。我们在一流生活的呈现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去反思或者去思考,我们休闲度假和我们之前的旅游,或者和我们以前所讲的旅行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侧重点在哪里?旅行可能重在体验路上,旅游可能会强调震撼力的景观,惊鸿一瞥。但是休闲度假强调的是身心的停驻。我们怎么样让生活的世界和旅游的世界能够在异域空间进行完美的结合。如果说你不能够进行这样的整合,休闲度假是不是真的能够成为人们像生活一样去休闲度假?只有在生活世界和休闲度假的世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让休闲度假本身真正的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休闲度假地才是一流的。我们一流的休闲度假才能够成为一流的全域旅游度假地。
如果说把这“八个一流”稍微梳理一下,不严格对应的话,分别可以对应Standard、 Product、Ecology、Convergence、Image、Awareness、Life、、Holiday,首字母拼接一下就是SPECIAL Holiday。简单地说,一流的休闲度假地就是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个非常特别的假期(SPECIAL Holiday)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