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客运索道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高级顾问
索道是一个现代化的立体轨道交通设施,是一个交通系统,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爬坡能力,非常适合山岳地区的短途运输。它的优点是安全、快捷、节能、环保、低碳。对比六种登山方式(步道、栈道、公路、索道、电梯以及直升飞机),综合比较下索道是最优的方式。
其优势在于,索道有爬坡能力,适应山区地形,是非常理性的山地交通工具;索道本身是对原始地形地貌破坏最小的,因为客运架空索道仅有数量有限的支架和山下站房需要扰动原始地形地貌,客运架空索道可以通过调整支架,根据地形地貌植物进行灵活的设计,对景区、景观、山体、植被影响最小。此外,还可以满足旅游的需求,我们旅游业经常讲得一句话,“旅宜速、游宜缓”,索道体现了现代旅游的特色。而且有助于“山上游、山下住”的蜂巢式的旅游模式。
2016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索道条数为22569条,其中索道拥有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法国3449条、奥地利2865条、日本2391条、瑞士2212条、意大利2148条,中国的索道拥有量排在世界第十位,共计925条。大家一看这个数字就会感觉到,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山地的景区有多么的丰富,但是我们索道的数量是很可怜的一个状态,跟前面几个国家相比,像瑞士、日本多大一点地方,可是索道数量比我们多得多,所以说我国索道的发展滞后于旅游的发展。
从我国索道行业的情况来看,国产化索道水平已比较高了,龙头企业就是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还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四川矿山机械厂等等。我们现在名山大川乘坐的索道还是依赖于进口,一个是法国的波马公司,奥地利里多贝马亚公司,意大利的莱特纳公司。最近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外的制造企业纷纷往中国来,最近有法国的MND公司,还有瑞士的BMF公司,他们都看中了我们的市场。
我们的发展趋势现在很乐观,我们借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滑雪场的快速建设,而且最振奋的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我们的刘延东副总理在申办会上讲了,我们要有3亿人上冰雪。所以我们现在每年增加索道在50—70条之间。索道装备制造业也在逐步的壮大,制造的水平也在快速的提升,国产的脱挂索道相对来讲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索道,国产化完全是民族知识产权的索道已经有37条投入市场,在建的74条,形势很好。
虽然有这么好的形势,但是我们是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的,索道的建设始终处在一个争论之中,某些遗产专家把索道妖魔化了,扣上了一个破坏环境、影响景观的大帽子,舆论被误导了,一说到索道就是谈索色变,造成了很不利于索道发展的情况,在很多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索道的专项规划是缺失的。所以给后期的建设索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我现在的很多精力都花在这个方面,在搞政策性研究,突破这个障碍。
误导的有几种情况:一个是保护,遗产的保护和保存存在差异。第二个遗产和遗物有混淆。现在有些观点是把保护遗产实际做的是保存遗物,一个物品、一个坛坛罐罐把他保存好了封存好了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遗产是要发展的。所以,用保存遗物的方式来保护遗产,这个观念是不对的。科学的实践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所以我们的景区索道的建设,已经有十多年了,就是在这种磕磕绊绊中进行的。魏小安老师也是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给我们很大的助力。
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从国家发改委申请了一个政策研究课题“客运索道建设项目的评价”。邀请了环保界顶级专家学者,来与我们共同研究分析。我带他们走了各大景区,乘坐了国内36条索道,还到国外进行了考察,他给我们写了一个14万字的研究报告。魏小安老师也在各个场合呼吁,专门写文章对索道进行评价。我非常感谢旅游界对我们索道行业的支持。
再有一个误区就是谈索道色变,舆论上,一说索道,就是破坏。所以,前些年,本人也很有罪恶感,好象我在天天搞破坏。后来我自己也在不断提高认识。实际上在索道建设中,也不断的提升了我们的环保理念。
这几天学习了十九大报告,领会理解了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索道发展也处于这个矛盾之中,游客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索道的发展远远滞后。
新时代的情况下,我们昨天也在讨论这个事儿,后来我也加了这一篇,就是进入休闲时代,需要重新认识索道,这是几年前,魏小安老师给我提的问题。原来我满脑子认为索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注重的就是安全,因为我原是国家索道安检中心的副主任。实际上从我们现在的理念来讲,索道首先是交通工具,但是也是一个体验的工具,是一个观赏的工具,还是一个娱乐的工具,是一个综合型的工具。
索道对我们国家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刚性的需求,主要用于山岳型景区和滑雪场,以及城市交通。大家注意到重庆的长江索道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景区了,而且很火爆。很可惜我们江陵江索道前几年被拆除了。我们现在的山岳型景区索道数量不够、运力不足,游客排队3—4个小时,游客怨声载道。我们也感到很愧疚,人家来这儿旅游,要排队3—4个小时,这场景太可怕了。现在人的需求是节约时间、节约体力。索道的滞后发展,严重影响了旅游的质量。这是黄金周时期泰山、华山、峨嵋山排队的情况,让人很痛心,很对不起我们的游客。
到底索道是什么?我们考察了国外的很多索道和国内的很多索道,请专家对我们进行评论。我们用世界上一个环保的典范来谈,澳大利亚凯恩斯索道。凯恩斯热带雨林在1988年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索道经过了7年的科学论证和建设,于1995年凯恩斯的索道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自1995年投入运行至今已22年,实践了索道促进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我们考察了以后很兴奋,它让游客最大限度接近自然,这个索道获得了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奖”。最振奋的是这条索道获得了“全球绿色奖”,国际环保界的最高奖。
通过我们的考察,也提升了我们的理念。国际上现在环保的理念是什么?是全生命周期内要追求人的幸福指数最大化,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这包含着产品和一些活动。我们现在索道建设也在努力构建一个叫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模式。也就是说,索道人在这个新的理念指引下,建设和发展索道。我们也做了这方面工作,对索道的评价体系做了研究,分成了三个阶段,就是索道的规划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列出了12个评价指标。咱们国内情况大家也可以看一下,黄山索道也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他已经建设了三条索道,最近又在策划在东麓建设一个索道,他们的市长就讲,索道塑造了今天的新黄山。
三清山也是如此,在评审世界遗产的时候,已经有两条索道了,国外评审专家来的时候就对索道赞赏有加,他们说,索道的立体交通系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高度来审视三清山,增加对三清山景观的感受。说明并不是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不能建索道,是要明确的讲怎么建,把它建得更好。人人都想回归大自然,而索道能把美丽的景色带给人们,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所以人们需要索道。
2014年,我们组织了全世界第64届国际的索道安全监管会议,在西安开的,我们带领84位专家到华山西峰,这也是我帮助他们当年建的,确实非常的险峻,连国外的专家都表示很震撼。这个索道我去参加了验收,我们用了8天时间验收,2天的时间都用在了救援装置的验收,这个救援装置的安全性要有切实的保证。
还有一个最长的高山索道也在我们国内,张家界天门山索道,7.5公里长。大家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我们索道的直线距离,只是山路的二十分之一,从这张照片看得出来,我们的索道对山体的保护,对植被的保护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大家看这个路,非常惊险,刮风、下雨、下雪,还有塌方、滑坡,来来回回的转,游客的舒适度也非常差。所以这条索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条索道在最紧张的时候,早上9点钟就停止卖票了,所以各大景区都在急切要增加索道的数量和能力。
这条索道是去年建成的,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索道。这条索道是三条索道组成一个环形,三角形的,零高差,平着走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观赏,用的是玻璃地板,在索道上面看动物,什么狮子、老虎、长颈鹿等等,这也是非常好的体验。正好验证索道的观赏性。
我们强烈建议景区规划部门一定要在山区规划立体交通,不光讲索道,实际上步道、栈道、公路、索道、电梯这五种交通方式大家都已经认识了,应该合理规划,把五种交通方式公平进行评审。国内也有很多的范例可以借鉴学习的,比如说刚才说的张家界天门山,有电梯,有索道,有汽车,也有玻璃栈道,这些旅游交通方式组合非常得好。最近我看到了河北承德新建的景区兴隆山,中景信公司开发的,这个理念就非常的超前,他们在景区规划的时候就把索道、电梯、公路、栈道通通考虑规划进去了,这也是我们现在景区规划理念的提升,这是非常好的范例。
景区内的立体交通怎么打造,我们都接受和理解了我们每天坐的飞机、高铁、高架公路、轻轨。实际上景区的交通同样是这个理念,我们把它立体化了,节约时间、节约空间、节约绿地、节约山体,应该讲是公平对待每一种交通工具,进行优化组合。
现在争论的问题还一直在争论,所以我这次来把这个问题跟大家来分享,就是大家怎么样的认识我们这个索道,它是一个环保的交通工具,不是不能建,也不要争论建不建,而是要谈怎么建好,就跟凯恩斯一样,他们经过7年研究论证怎么建,他们的论证不是不能建,而是怎么建好,所以他们花了大价钱,为了安装索道专门买了一架的俄罗斯直升飞机进行安装。我们也想获得大家的支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要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定和审批规程。